http://www.yzzk.com/cfm/content_archive.cfm?id=1390449695526&docissue=2014-05#.UuEs9MW8fAQ.facebook
「不必否認,當今小說受重視的程度已大為減退,這是影像時代全球性現象。但也不能否認,在人文領域,文學仍比哲學、史學、社會學等更受歡迎。文學永遠透射溫暖和煦的人性之光,在芸芸眾生的逆境和順境中,起著啟迪、洗滌和撫慰心靈的作用。」
這段也沒說錯,但就不太喜歡如此表述文學的現況,換成直白點的講法就好像說「文學是不受歡迎裡面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那個。」
一直以來文學總會被些偏激想法者針對「文學能幹嗎?」(是說問這種問題的人其實也已經膚淺到可以不用理),在競爭激烈的台灣更常出現這種疑問。台灣人也不是不看書,只是雄踞排行榜上者多半是「25歲就定位」、「有錢人默默在做的事」、「金牌業務員私房絕招」此類的書籍,2013年誠品銷售排行第一名是「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」,一本教你如何用手段達到目的的書。
台灣人很務實,但太不浪漫。
如最上頭所述,「這是影像時代全球性現象」,只是讀文學幫助的就是讓你更深刻去解讀畫面,令你能更浪漫的去解讀。何以〈背影〉:「他用兩手攀著上面,兩腳再向上縮;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,顯出努力的樣子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,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。」這樣一段可以深植在眾人腦中成為求學中共通不忘的回憶?它讓你浪漫,去了解那個畫面意涵。太多人不夠浪漫,所以看了蔡明亮的電影往往皺著眉想「這殺小?」以下方《郊遊》的片段為例,那情境已經很淺顯易懂了,仍會有留言說看不懂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nyEmjmpI78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nyEmjmpI78
只是這也無解了,尤其對已經出社會的人。出社會後的人就會認為自己是可以獨立自主的個體,不太願意接受別人去改變他什麼了。尤其是這個培養大家都吃速食文字的時代,推特字數只能打140,微博多點160,臉書有「繼續閱讀」就沒什麼人想看,新聞標題精簡到為求你一眼了解不惜斷章取義。我們生長在如斯環境,希冀朋友去讀你推薦那些動則五六萬字以上的小說都成奢求。
「字太多啦,我不想看。」
「我就是不愛看書啊,不看書會怎樣嗎?」
「字太多啦,我不想看。」
「我就是不愛看書啊,不看書會怎樣嗎?」
不怎麼樣,你可能會不太浪漫而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