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朋友聊天時和我這麼說:「現在的科技進步太快了,連我們都有點趕不上,何況是那些老人。」
《2001太空漫遊》的時空設定已過去了14年,現代還是沒有HAL9000這種能夠理解情緒的超級電腦,但我們的科技的確已經未來化,路上所有人拿著一隻手機滑滑滑,是二十年前的人們完全勾勒不出的畫面。
我就是在想此類難以想像又已經實現的事實,是否還不為某些群體接受。
報紙的存在性已經降為情感的慰藉,是有掌握實體手感習慣的人們還會持續使用的物品。以年輕人來說,會拿著紙本報紙每日觀看的比率,比電視的收視率還低。
真的在乎圖書館內的報紙專區,改放台平板即可。《東森新聞雲》是很垃圾的媒體,但它的觸擊率僅次臉書。這也代表了電子新聞的普及率。
所以在圖書館內放平板,我這也是爛建議,台灣是臉書使用率最高的國家,每個人的臉書塗鴉牆必定會有網路新聞,用臉書就是在(順便)看新聞。
滑新聞就是這個時代的讀報。(報業甚至是仰賴著臉書)
報業不毀,只是轉型,蘋果、自由、聯合、中時,每一家的電子報早已發展成熟。這個時代嘆報業的毀壞、教育價值破敗,才是落伍的價值觀。
報社全往前跑了,你還停留原地為時代變遷嘆息。
我不知道如新新聞副社長、知名作家楊照先生這樣的嘆息是否不少,但這種嘆息也顯示了過往成功者對新時代的抗拒。
台灣的人才永遠不少,太陽花就是新世代用科技力打爆老政客的範例,這個範例因為柯文哲勝選再添一筆。如今柯文哲想拉著台灣人前進,卻被評為「反智」。
不,我不是要嘲笑什麼腐朽。只是感嘆,年輕時讀著他們的書,視為成長過程標竿的眾多老者,一個一個的價值觀逐漸受到淘汰。
《2001太空漫遊》的時空設定已過去了14年,現代還是沒有HAL9000這種能夠理解情緒的超級電腦,但我們的科技的確已經未來化,路上所有人拿著一隻手機滑滑滑,是二十年前的人們完全勾勒不出的畫面。
我就是在想此類難以想像又已經實現的事實,是否還不為某些群體接受。
報紙的存在性已經降為情感的慰藉,是有掌握實體手感習慣的人們還會持續使用的物品。以年輕人來說,會拿著紙本報紙每日觀看的比率,比電視的收視率還低。
真的在乎圖書館內的報紙專區,改放台平板即可。《東森新聞雲》是很垃圾的媒體,但它的觸擊率僅次臉書。這也代表了電子新聞的普及率。
所以在圖書館內放平板,我這也是爛建議,台灣是臉書使用率最高的國家,每個人的臉書塗鴉牆必定會有網路新聞,用臉書就是在(順便)看新聞。
滑新聞就是這個時代的讀報。(報業甚至是仰賴著臉書)
報業不毀,只是轉型,蘋果、自由、聯合、中時,每一家的電子報早已發展成熟。這個時代嘆報業的毀壞、教育價值破敗,才是落伍的價值觀。
報社全往前跑了,你還停留原地為時代變遷嘆息。
我不知道如新新聞副社長、知名作家楊照先生這樣的嘆息是否不少,但這種嘆息也顯示了過往成功者對新時代的抗拒。
台灣的人才永遠不少,太陽花就是新世代用科技力打爆老政客的範例,這個範例因為柯文哲勝選再添一筆。如今柯文哲想拉著台灣人前進,卻被評為「反智」。
不,我不是要嘲笑什麼腐朽。只是感嘆,年輕時讀著他們的書,視為成長過程標竿的眾多老者,一個一個的價值觀逐漸受到淘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